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教育 >>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2020-05-19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浏览:242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这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高校应从价值取向、时代内涵、激励机制三个维度下功夫。
把握教育导向,强化思想引领
    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本质要求,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认清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劳动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劳动教育观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上被家庭弱化、被学校虚化、被社会淡化的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不懂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愿劳动的情况,甚至出现轻视厌恶劳动的现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白:“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厘清基本内涵,突出时代特色
    厘清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体力劳动仍然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日常劳动中锤炼品质,在生产实践中提升技能,在社会服务中培养能力,也就是让大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实践锻炼中感悟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这不是往常走马观花似的的实习实践所能比拟的,更不是日常的文化知识学习可以代替的。

  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劳动教育除了必要的体力劳动外,还要积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的新变化。”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既为专业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新途径,高校劳动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新业态新产业型模式,尤其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划、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运用,不断创新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同时,还要积极与上述高新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努力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拓展实践途径。
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纳入综合素质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需要把大学生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这需要: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劳动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大学生专业培养体系,将劳动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必修学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全面记录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经历和具体成果,为全面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详实的支持。

  硬化评价结果应用。将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内容,还不足以让大学生明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结合综合素质内容中的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劳动教育结果应用机制,将劳动教育教育实践经历和具体成绩,纳入学生年度荣誉评选、奖助评选、党员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劳动教育表现优秀的优先考虑,表现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则。同时,还可以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免试研究生推荐的参考条件,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用心参加劳动实践服务,认真培养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精神和态度。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当前,我们正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这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努力奋斗。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高校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形成三个维度教育合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公系统 | 质量工程 | 邮件系统 | 图书馆 | 党群组织 | 行政机构 | 教辅科研 | 教学单位 | 教务系统 | 团旗飘飘 | 思政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