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德教授五招破解心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0-05-19浏览次数:639

 

 

 “什么时候开学”“疫情会不会影响论文答辩和毕业”“每天刷朋友圈、微博,日夜颠倒,长痘痘还脱发”……连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学生群体无法正常返校开课,老师无法线下教学,网络授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病毒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也让情绪面临巨大挑战。
    为抗击新冠疫情,帮助师生更好缓解焦虑、做好复学准备,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成德教授五招破解常见心理问题。

    王成德,兰州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甘肃省社区科普研究会副会长,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校外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学生心理健康服务24年。为缓解以上问题,王成德教授针对师生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提出建议。

理性认识面对疫情下的身心反应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同学们出现的反应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换个角度来看,这次疫情,是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课程,让每个人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学会管理不良情绪,需要审视人际交流方式,需要适应工作方式变化,需要甄别各类信息真假,需要接纳现实条件的正常反应。
悦纳疫情防控带来的负面情绪
    受疫情影响学习方式转变,面对长时间的网络学习,同学们常有抱怨、焦虑或者茫然等情绪,其实消极非但无济于事,还会让我们抱憾终身,学习的状态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现在不仅比拼的是我们对自身状态的调整能力,更是比拼的是对情绪的控制力。
勇于接受疫情带来的教学挑战
    对教师而言,这次疫情也带来诸多考验。一个是来自线上教学的挑战,如何录课?如何直播?如何保障教学效果?如何遥控督促学生?一个是来自教学方式的挑战,没有了线下的课堂氛围,缺少了学生的现场回应,老师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因此,教师也面临心态的调适:接受现实,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做好教学保障。同时也需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态平衡,对同学们要静心,理解和鼓励。
做好“三多”助力师生度过危机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做好“三多”,会很大程度缓解心理问题。
    多交流: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业和就业问题烦躁不安时,可以积极主动寻找同学、朋友、师长进行沟通,避免自己陷入问题难以脱身。
    多管理:面对学习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老师和同学一定做到多计划,强化自己的时间观念,作好时间管理,不让自己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多运动:运动是最廉价、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运动不仅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免疫力,更是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好途径。
幸福成长中心为您提供心理支持
    疫情期间,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教育学院组建了由王成德教授带队的文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团队,及时开通心理援助和网络咨询,为学院11000余名学生和800余名教职工及其家属开展咨询服务。王成德教授作为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三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服务。他还参与甘肃团省委12355心理援助热线、兰州市总工会心理援助热线,协助省社区科普研究会、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及其专业团队进行普通民众的疫情防控科学普及工作。接受兰州晚报记者专访,撰文帮助中考高考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心理调适。他说,这次疫情,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教育、对个人都是一次大考,对师生的认知程度、情绪把控、时间管理、意志水平都是一把尺子。关键时刻,无论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正常作息,营造积极、健康、有力的教学氛围。